联系人:巴东果农老江
电话:13986865272
土家族的风俗习惯:丧俗撒尔嗬(撒叶儿嗬)
现在夜色已深,农历6月17的月亮终于挂在了天空中发出她耀眼的光芒,而15和16的月亮却因为下雨没有看见,今天在这洁白的月光下,锣鼓声早已经响遍巴东土家族东壤口乡旧县坪村7组,今夜有机会亲眼去看一下撒尔嗬,去送村里的一位96岁的老人。
96岁的年龄,应该可以说是很长寿了。撒尔嗬又叫撒叶儿嗬,是我们土家族人送走亲人的一种古老的仪式,其实撒尔嗬是土家语,汉语的意思是丧歌,是清江流域一带的土家族人的把丧事当成喜事办的习俗,而巴东的野三关则是撒尔嗬的发源地。
人都是生老病死,是大自然的规律,从古到今便是如此,我们哭啼着来到这个世界,当离开这个世界时欢笑着,这就是土家族笑对生死,乐天知命的民族。夕阳快要西下,邻居们都从家中出发,走了一段山路到了奔丧之地,一排排花圈引入眼帘,没有听到鞭炮声,因为这里是三峡旅游区经过之地,已经从2016年春节禁止放烟花和鞭炮了。
乡里乡亲的人比较多,在正屋外面搭着临时的帐篷,下面铺着红色的绒毯,管事人这时用粗狂的语言大声说:“来客哒,装烟倒茶啊,没有吃饭的过来做席啊,最后一席哒,等一哈节目就要开始了哒。”灵堂里的锣鼓家业响起,天色渐暗,看来撒尔嗬快要开始了。
岁月匆匆,十多年了回到故乡是另一番感觉,以前的长辈们都老了,年轻人大多都在外面打工,来的老人和小孩比较多,少许留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当地就业,也赶到了现场,孝子们头戴白色的布,左手臂上带着黑色的孝字。
我也围席而坐,头顶的月亮已经升起,三个火锅和十几碗家常菜上席,老爸和邻居许伯是帮忙管洒的,主要负责上洒和饮料,端盘子的在人群中边走边说:闯啊闯啊闯啊,上菜的接着盘子里的菜分给周围的席桌中。吃喝中节目也开始了,他们请了巴东县当地的民间艺术团表演,听口音应该是巴东野三关后向的,主持人开场白说的意思是人的生老病死,蝴蝶虽美但寿命最短的只是三天,而一颗红彬树能上千年历史,人类与死亡的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,啼哭着来到人间,欢笑着离开尘世……
披麻戴孝的亲人们全部跪在灵党前向这位96岁的过世老人磕头敬礼,之后的节目就是撒尔嗬,吃过晚饭月亮已经在东方升的很高了,撒尔嗬开始了,一个大鼓放于灵堂正屋的左侧,一个人敲鼓主唱,四个人跳舞应和,两男两女手脚做着不同的动作,不时的换着位置,鼓声很响,主唱的声音很洪亮高亢,我也拿着手机拍了一段视频,夜里的光不是很亮,清晰度自然不高。
但对于土家族人这种传统的丧葬习俗,巴人世世代代相传至今已很不容易,只是感觉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,已经没有象书中说的那样:“其众必跳”,然而不是所有土家族人都会跳撒尔嗬,其众必跳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应该说的是来现场的人都要跳。时代在进步,风俗也有不停的演变,现在都是请的专业的民间艺术团表演,而乡里的群众只是围做在一起看戏。
撒尔嗬也被称为“东方莫斯科”,我在想我们土家族的祖先巴人在创建撒尔嗬这种祭祀的舞蹈之时,应该与当时的白虎图腾有关,其动作应该与虎匹配,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想法,在那个战事不断的年代,抵御外来族人的入侵或许会用这种震撼的鼓声来提振士气,听着鼓声,看着头顶上发光的月亮,我仿佛看到了毕兹卡土家族祖先巴人为了保卫家园上战场的情景。撒尔嗬土家族毕兹卡人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,村里新一代的年轻人何许都不会跳,但这种习俗永远都会一代一代的世世相传,从隋唐到现在永不改变。